小宫村又称“孝阳寨”,源自村庄地处许昌城西孝山(岗)之南。相传,清咸丰庚申十年(公元1860年),村民筑寨以防匪患。村寨原有东、西、南三座寨门,尤以南寨门高大坚固,寨门外修建一座青石桥,石桥旁有一棵古松。今石桥已废弃,古松已苍老,却不知几时,从半腰树洞里长出了一棵桐树,自然形成“松抱桐”景观,松柏吐翠,再生枝桠,令人称奇。

令人称奇的还有小宫村的走马门楼,体现了村庄深厚历史和经济底蕴。村民介绍,过去小宫村的走马门楼有十几处,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两处,一处位于老街南面的郑远让祖上宅院,另一处位于老街北面的郑庆庚祖上宅院。两处门楼都修建得高大气派,房脊饰五脊六兽,门楼镶精美砖雕。在和村民攀谈时,得知郑远让祖上经营药材生意,其后人也在做生物医药。
光阴流转,一个村子的气度不减。庭院深深,一个家族的传承仍在持续。
“庭院深深深几许,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”欧阳修在《蝶恋花》里勾画了庭院之深锁。无论是小宫村的“高院楼”,还是“转院楼”,都体现了这种中国传统民院的精髓,中轴对称,一静一深。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。当我们步入庭院,层层进深,或是寂寞梧桐锁清秋,或是斜阳却照深深院,这种审美上的独特意蕴和文化感受只可意味,难以明说。
值得一说的是,小宫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,村民们继承了经商的传统,多从事人发收购和档发加工业,全球知名的瑞贝卡发制品企业就发源于此。随着城乡融合的推进,这些散落在小宫村的古老建筑应该能够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。
(本文形成中得到了郑维忠女士和刘建益先生的指点支持,在此感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