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检察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检察动态

书香润检心 悦读共成长

时间:2025-04-24 16:44:15    点击量:430

 


  当书页翻动的声音遇见检察蓝的青春力量,当思想碰撞的火花点燃担当使命的初心,这个春天,建安区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以阅读之名赴一场精神之约!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建安区检察院开展以“书香润检心 悦读共成长”为主题的读书日活动。青年干警围绕各自感触最深的书目讲体会、谈收获、述未来,享受读书乐趣,展示学习成果,共同汲取知识的力量。

  世界读书日

  这份书单

  邀你在文字世界里

  收获启发与共鸣
 

  第一检察部 杜炜纯《长夜难明》

  作为新入职的检察官助理,翻开《长夜难明》时,我原以为会读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正义胜利,却被书中江阳的十年挣扎击中心口。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实司法的复杂肌理——真相从不沉默,只是需要有人用血肉之躯去凿开蒙蔽它的石壁。书中,江阳为了追寻侯贵平案的真相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。他本有着光明的前途、幸福的生活,却因这份对正义的执着,被排挤、打压,甚至锒铛入狱,最终失去了一切,包括自己的生命。他用整整七年的时间,在黑暗中艰难前行,只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。

  这不禁让我反思,在现实中,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案件和强大的阻力时,是否能像江阳一样,坚守内心的正义,绝不退缩?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检察官助理,我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,但江阳的故事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。

  在日常工作中,或许我们不会像书中那样面临生死抉择,但每一个案件、每一份证据、每一次与当事人的沟通,都关乎着公平正义。我们的一个小疏忽,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,一个家庭的幸福。所以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严谨的态度,用扎实的专业知识,为正义保驾护航。

  只要我们心中有正义,有担当,就一定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,让法律的尊严得以维护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。

 

  第一检察部 赵梦阳《无证之罪》

  《无证之罪》这本书中,凶手用精心制造的逻辑陷阱编织出一张“完美犯罪”的网,书中的刑警严良为侦破案件一步步抽丝剥茧,从雪地足迹的冰晶形态锁定作案时间,从烟灰缸的洁净程度推理凶手身份,这些细节像暗夜里的萤火,微弱却锋利,刺破了看似无懈可击的谎言。

  书中,严良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,不禁让我思考,在刑事检察工作中,我们如何从琐碎的证据中拼出真相,守住正义。当我们在办理零口供、证据链条不完整的案件时,既要深入挖掘案件细节,也要警惕嫌疑人刻意制造的“法律盲区”,用“组合印证”打破孤证局限。

  《无证之罪》让我深刻感受到,案件审查不是流水线作业,每一起案件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和细节所在,每份监控视频的逐帧比对、每份伤情鉴定的实质审查、每次到案发现场的实地走访,都是在夯牢正义的地基。司法的尊严,正是由办理案件时无数个“较真”的瞬间铸就的,检察人对待细节的“显微镜”式执着,终会使案件构筑起牢不可破的正义防线。

 

  第一检察部 岳可心《火种》

  读完《火种》,我深感震撼与触动。这本书不仅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艰难历程,更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困境中坚守初心、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。

  作为一名检察官助理,我从书中汲取的不仅是历史知识,更是对职业使命的深刻思考。革命先辈们在黑暗中点燃“火种”,为民族的未来拼搏奋斗。而我们,在法治的道路上,也肩负着守护公平正义的重任。检察官助理的工作虽琐碎繁杂,但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法律的尊严与人民的利益。我们需要像先辈们一样,保持对正义的执着追求,不畏艰难,不惧挑战,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素养,为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《火种》让我明白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些为理想拼搏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。在平凡的岗位上,我们也能成为“火种”,用实际行动传递法治的光芒,照亮前行的道路。

 

  第二检察部 孙星《红岩》

  翻开《红岩》,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脊梁,革命者用血肉铸就的信仰在书页间流淌,每一滴血泪都在诠释“忠诚”二字的分量。渣滓洞的镣铐锁不住灵魂的呐喊,白公馆的刑具折不断精神的脊梁。江姐十指钉竹签时咬碎的棉絮,成岗直面死亡写下的《我的自白书》,散发着人性在至暗时刻迸发的璀璨光芒。我突然读懂,五星红旗不仅凝结着革命先烈的热血忠魂,更承载着必须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。那些为新中国诞生献出生命的英烈,已化作指引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坐标。

  红岩魂不是历史标本,而是奔涌在血脉中的火种。今天的我们站在没有硝烟的战场,更需以信仰为盾,以初心为矛,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光。在日常的检察工作中,每一次对原则的坚守,对底线的捍卫,都是对红岩精神最真实的传承。

 

  机关党委 刘佳萌《觉醒年代》

  翻开《觉醒年代》,历史长河奔涌而来。百年前,李大钊在风雪中疾呼“青春中华”,陈独秀以《新青年》点燃思想火炬,鲁迅以笔为刀剖开时代的麻木。他们以赤子之心唤醒沉睡的中国,用热血为混沌的天地撕开一道光。那些振聋发聩的呐喊,至今仍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激荡。

  书中“觉醒”二字,不是刹那的顿悟,而是躬身实践的觉醒。陈延年赤脚踩进泥泞的码头,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油灯下彻夜读书,蔡元培“兼容并包”的治学精神,都在诠释一个真理:觉醒需要脚踩大地,肩扛山河。

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觉醒者的精神永远年轻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无需面对烽火硝烟,却要在平凡的奋斗中回答“何以觉醒”:以独立思考抵御浮躁,以躬身实干回应期待,以滚烫初心照亮脚下热土。觉醒年代从未远去,它正由每一个“我”续写新章。